区人大代表杨巧云:当好特殊群体的“大家长”

托起特殊人群的“甜蜜事业”

2022年08月01日

 

 

        在同步小康的征程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幸于身体的残缺,于苦难中绽放芳华;他们体验着生命的曲折,在逆风的赛道飞掣。2022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不仅关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局,也关乎农村残疾人小康生活成色。

        播下慈爱的种子,与助残扶残结缘

        8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集镇的固城街道“残疾人之家”,刚进店,一股蛋糕的香甜味道扑面而来,陈红头着一身洁白制服,紧张专注的忙碌着,不久,一盘热气腾腾的酥点新鲜出炉,空气里弥漫着沁人的香甜。这里是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的青蓝电商,占地500余平,一楼为农副产品售卖区和糕点烘焙区,二楼有电商直播间、培训室和多功能活动室。此外,它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固城街道“残疾人之家”,这里工作的6人里有5名是残疾人。

 

 

 

        说起“残疾人之家”,不得不提这个家背后的“大家长”,她就是“全国文明家庭”、“感动南京2020年度人物”、“江苏好人”称号获得者、高淳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巧云。早在2014年,她就与关爱帮扶残障人士结下不解之缘。杨巧云下岗后与丈夫袁爱军回到家乡前陇村创业,注册成立青蓝蔬菜种植家庭农场,从事蔬菜种植与配送业务。在第一家合作单位南京福利院高淳分院,杨巧云被福利院里的残障儿童触及了心底的柔软,经常为孩子们送吃送穿。随着夫妻俩的辛勤劳作与诚信经营之下,农场日益发展壮大,杨巧云回馈社会、助残扶残的想法也愈加强烈。

        2020年8月,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杨巧云投资30万元,在农场基地创办占地300余平的前陇村“残疾人之家”,为周边的30多名残疾人搭建起集学习、助餐、康复训练、愉悦身心等功能为一体的温馨之家。坚持“用心关爱、用力帮促、用情服务”,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杨巧云还组建了“残疾人之家”志愿服务队,打造“农场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每逢节假日,“残疾人之家”总是热闹无比,至今已累计开展活动120余场。

        强化就业帮扶,帮助残疾人实现价值

        对残疾人来说,自主就业创业不仅是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更是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杨巧云依托家庭农场,开设蔬菜分装、基地除草、生猪喂养等岗位,辅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累计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固定岗位18个,兼职岗位20余个,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残疾人运动员王值平,曾获亚残会女子举重冠军,退役后一直赋闲在家。杨巧云得知情况后,主动与王值平联系,安排其在农场就业。“在我与社会脱节一度彷徨之际,是杨总向我伸出援助之手,把我带进‘残疾人之家’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还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王值平动情地说。

        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杨巧云既重“就业帮扶”,又重“产业帮扶”,又接连创办“残疾人乡村振兴基地”每年帮助残疾人销售螃蟹、菜籽油等农产品10多万元,开办“青蓝学堂”,指导残疾人根据兴趣特长,学习电商直播、糕点烘焙等实用技能,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根基所在。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公益助残事业,发乎一名党员的赤诚初心。杨巧云以实际行动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2019年11月光荣入党。2021年3月,公司成立青蓝农业党支部,由她担任党支部书记。新港村残疾人高某承包30多亩水面养殖螃蟹,经营不善,一直亏本,党支部主动结对帮扶,改进技术、打开销路,最终扭亏为盈,助力贫困残疾农户搭上公司发展“快车道”。“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把扶残助残和乡村振兴事业坚持下去,努力做残疾人的‘娘家人’‘知心人’”,杨巧云说道。

 

 

 

        对残疾人的重视和关爱,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愿全社会洋溢仁爱之心,越来越多的人伸出热情的双手,为身残志坚者撑腰鼓劲、带去温暖,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