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人大固城街道工委议政代表孔秋娣:
用一个人的“田园梦”托起乡邻“共富梦”
2024年8月13日
孔秋娣,46岁,高淳区人大固城街道工委议政代表、南京秋亚家庭农场农场主。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凭着勤劳与智慧,积极探索“稻鸭共作”模式,闯出了一片天地;她致富不忘反哺,带动几十名村民就业,实现创业和助农致富双赢。
怀揣“田园梦”,从饭店老板变成农场主
孔秋娣出生在农村,婚后她和丈夫在高淳城区开饭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2013年的一天,孔秋娣回到位于固城街道新庄村的娘家,看到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农田半种半荒、粮食产量低,她的心思活了起来。自幼生长在农村的她一直有个“田园梦”,回家后想了一宿,决定承包土地做农场主。
孔秋娣承包了180亩农田,于2013年6月注册成立“秋亚农场”。不懂农事,孔秋娣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从育旱秧抛秧盘,到翻田、栽秧,全部亲自“上阵”,边学边干。
如何才能种出健康大米?孔秋娣选择了“稻鸭共作”模式,即在稻田里养鸭。鸭子不仅可以吃掉水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鸭粪还可以做肥料,提升土壤肥力,最后实现鸭和稻“双丰收”。
反哺乡邻,带动乡亲一起致富
多年来,孔秋娣靠着自己一步步学习、尝试,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如今,秋亚农场种植面积超过500亩,亩均产量超过500公斤,她创建的“秋亚牌稻鸭米”先后获得“江苏好大米”特等奖、“南京好大米”金奖等荣誉;她本人也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三带”名人、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孔秋娣的心里,“传帮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她坚持抽出时间,为周边农户推广“稻鸭共作”技术,开展技能培训和销售指导,每年培训次数不低于50次。拍短视频、做直播……孔秋娣还试图通过互联网让更多人了解高淳本土特色品牌。她还联合大家发展粮食加工产业,让乡邻们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
“今天我还带着乡亲们去城里一些食堂推销农产品。”孔秋娣笑着说。她觉得高淳有很多特色农产品,但酒香也怕巷子深,她自己闯出一条路后,开始帮着乡亲们“吆喝”,让更多农民能“走出来”。
如今,秋亚农场已成为农耕、农旅、农文、农教相结合的实践文化园,孔秋娣不仅带动几十名村民就业,每年还向当地100多户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用2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共富领头人。
思源感恩,助残扶贫回馈社会
随着秋亚农场越做越大,孔秋娣跟丈夫商量:“我们的利润来自社会,我们也应该做点事回馈社会。”今年春节前夕,夫妻俩探望了6户因病致残、一户多残的困难家庭,并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一年两次慰问、每次6户人家,已成为孔秋娣夫妇多年来雷打不动的“规矩”。
撰稿:吴旗红
校对:孙秀辉
审核:石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