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大代表马文:当好时代“兴农人” 书写乡村振兴梦
2024年10月10日
“像这种密集的枝丫得去掉一些,枝条过于密闭会遮挡阳光,影响果实品质。”一大早,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穿梭在梨园里,向梨子种植户芮菊友传授种植经验。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全国“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马文的“头衔”可不少,可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只是一个搞农业的人。”
躬身荒山转型“新农人”
1994年,29岁的马文下岗后,尝试过许多不同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在扬州大学任教的高中同学交谈,发觉投资农业是一个不错的商机。2003年,他花光所有积蓄,在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承包了350亩荒山,成立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
当时,山上杂草丛生,碎石遍地,一片荒凉。马文回忆说,“想要做成一件事,必定是要经历磨难的,我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他租来机械,从零开始,破山开荒。一个月后,荒山通上水电,呈现出草铲除、路相连、管成网的新格局。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昔日的荒山已经变成了现在的“金山”,南京花山现代园艺公司也已拥有种植基地1000亩,打造成以梨、草莓、茶叶、葡萄、桃等多种农作物栽培为主,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农场。
良法种植结出“黄金果”
不满足于传统的种植模式,公司成立之初,马文就专门聘请农业院校专家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坚持在“育良种”和“精良技”上下功夫,引进“苏翠1号”砂梨、“粉玉”草莓、“太秋”甜柿等优质品种,并通过规范化的栽培技术,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不断得到提升。
在专家指导下,公司建成砂梨单层棚架式栽培标准化示范园100余亩,草莓高架设施无土栽培示范园10亩。通过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花山砂梨”享誉市场,“苏翠1号”在江苏省第五届早熟梨评比中喜获金奖,每年一经上市便抢售一空。马文也取得了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先后荣获全国科普兴农带头人、江苏首批高级乡村振兴艺技职称、南京市劳模、高淳乡土专家等称号。
联农助农趟出“兴农路”
事业成功的同时,马文心系乡梓,带动农户一起走上增收致富路。“小马呀,我家的梨树最近锈病有些严重,你能来帮我看看是出现什么问题了吗?”接到慢城家庭农场夏友洪打来的“求救”电话,马文便驱车前往指导。23年的种植经历,早已让马文成为梨树栽培技术方面的“土专家”,这家缺少苗木,马文便带着种苗上门,那家遇到种植瓶颈,他便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
“今年的梨树有不少都感染了锈病,如果没有马总您的指导,还不知道会亏损多少钱。”夏友洪十分感激。帮助农户答疑解惑,马文从不收取分毫报酬,“农业的利润很低,我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为农户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马文说:“让农民直接理解并落实科研院校的最新成果有点难,需要我这种‘土翻译’”。于是他一头对接省农科院、国外及省市农业高等院校农业专家,定期向专家们学习农业技术,一头将科研院校研发的新品种,学到的新技术传授给农民。
示范引领带动“全域兴”
在街道人大工委的支持帮助下,依托花山现代园艺梨、草莓、甜柿等种植示范园,马文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为期70多天的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活动,至今累计举办培训200余期,参训农民超过15000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多户,每年为当地及周边地区农户增收300多万元。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示范推广现代农业,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产学研基地。
同时,马文也积极与江苏省农科院和省内多所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入合作,担任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为在校学生开展农业科普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和技术指导。“我建立了两个种植技术讨论群,每个群都有上百人找我咨询问题。
“从事农业很艰辛,但是也很暖心,农业不易,且行且珍惜。”马文笑着说道。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马文将持之以恒地走下去。他表示,将立足人大代表使命职责,聚焦一二三产融合,紧扣助农增收、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目标,为助力高淳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稿:石惠雯
孔令谦
校对:孙秀辉
审核:姜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