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纪要
第[2024]8号
时间:2024年10月19日
地点:开发区管委会1506会议室
出席人员:宋卫星 王三伢 朱利国
列席人员:洪 伟 杨时平 谷小年 冯建荣 赵玉芳 唐爱梅 陈开河 周军辉 韩春头 蒋卫星 熊彩云
会议内容:听取和审议我区2024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主 持 人:宋卫星
记录:李 菁
会议组织实地察看了江苏讯汇智能电网项目、江苏卓能全自动纸袋机二期项目、广旺精密轧钢成套设备研发项目情况。会议主要听取了区商务局汇报的2024年以来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开发区汇报的2024年以来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及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区发改委、规资分局分别进行了补充汇报。区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及部分区人大代表、人大财经委委员提出相关意见建议。会议对上述议题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审议意见。
会议认为,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区域发展的关键一招。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克难攻坚,实干苦干,招商氛围逐步浓厚、项目招引取得实效、项目转化不断加快,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但当前还存在大项目、重点项目及外资项目仍然偏少的现状,以及国务院颁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生效后,产业政策、营商服务等支撑体系如何创新完善等,需要区政府及职能部门认真思考,研究谋划。
会议要求,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和局面,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始终锚定产业强区不动摇,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以不畏艰难、敢闯敢试的信心决心抓招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冲劲攻项目,全力以赴推动招商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
一、聚焦招商引资,在招大引强上力求新突破。要“引得来”。在氛围上,一方面,要树牢招商理念、强化招商意识,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聚焦“4+2”主导产业链发展方向,在聚“链”上下功夫、在招“大”上求突破、在拓“新”上早谋划,在全区形成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重大项目招引突破年”行动、各类推介会等平台,持续加大招商力度,形成领导带头招商、部门招商、全员招商的工作热潮。在专业上,一方面,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利用职业招商团队专业化水平,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实现精准招商;另 一方面,要加强招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围绕政策解读、招商技巧、谈判策略等,邀请专家授课、实操培训,不断增强招商人员业务素养与能力提升。在机制上,一是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聘用薪酬体系,将招商成果与薪酬挂钩,激励招商人员积极开展工作;二是要明确晋升通道,根据招商人员的业绩和能力进行晋升,为其提供职业发展空间;三是要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注重选拔重用实绩突出的招商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
二、聚焦项目建设,在落地达效上务求新成效。要“落得下”。要提升洽谈项目签约率,持续加大项目跟踪洽谈的力度,摸清主体实力、投资意向,了解项目困难需求,把项目在投资过程中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谈妥,把项目在高淳发展的美好前景谈出来。要提升签约项目开工率,进一步完善项目全周期管理服务机制,对开工条件成熟的项目,督促企业尽快开工建设;对存在资金、审批、用地等瓶颈的项目,逐一排出清单,逐项销号解决,打通前期“卡脖子”环节,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要提升在 建项目竣工率,强化时间意识、节点意识,在保障生产安全和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对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力攻坚,尽快把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指标和增长点。要提升竣工项目投产率,对竣工验收的各项手续,相关部门要提前介入;对于项目竣工的各项配套建设,要协助项目单位统筹安排,确保同步到位;对项目达效、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为企业申请政策、兑现政策,保障企业轻装上阵、投产满产。
三、聚焦服务保障,在优化环境上实现新提升。要“发展好”。我们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拿出最硬举措,当好“金牌店小二”。要在服务保障上多用情,优化升级一窗受理、全程代办等制度,广泛落实“一家企业一次查”“首违不罚”等模式,建好用好“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同步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包容审慎监管市场行为,努力创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法治化市场环境。要在载体建设上多用心,特别是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要着眼“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园区商业、生活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在更大能级、更强磁场中吸附更多资源、更好项目。要在破 解难题上多用功,在用地保障上要一手抓向上争取,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和“点供”指标,一手抓存量挖潜,推进“退二优二”行动、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在资金保障上要发挥好产业基金撬动作用,积极参与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前景好的项目,同时畅通政银企对接渠道,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在用工保障上要推动就业和用工“两个需求”有效衔接,常态化开展助企招工活动,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对接服务,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好用工、人才问题,努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