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谋发展 代表引领促共富
——南京高淳区人大代表成立农业联合体推动乡村振兴纪实级标题”

2025年5月15日

 

        六只翠绿沁甜的砂梨、一瓶金黄透亮的菜籽油、一袋五斤装生态大米,再搭配一包应季鲜蔬,这份看似寻常的农产品礼包,实则内有乾坤。这些农产品虽源自不同企业,却因同一条纽带而紧密相连——高淳区青蓝果蔬产业化联合体。在南京市高淳区,四位人大代表扎根乡村沃土、把准履职之要,通过“代表引领、联盟聚力、联农带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变革、绘就全域共富新图景注入强劲动能。

        一、破局:从单打独斗“联盟作战,代表牵头凝聚产业合力

        南京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文在日常走访群众时发现,农民辛苦种植的稻米、砂梨等农作物,因品控参差不齐,导致售价不高甚至滞销。近年来,高淳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但主体间各自为战,分散经营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销售渠道阻塞、抗风险能力不强、产业链条松散。“现代农业不是零和博弈,得让大伙儿拧成一股绳。”马文暗下决心。

        在一次农业视察调研活动中,马文提出“产业联合体”构想,与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高淳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禾田坊谷物种植家庭农场理事长魏清的想法不谋而合。马文、魏清积极奔走,联合另外两名区人大代表杨巧云、汪君伟,紧锣密鼓筹备联合体成立事宜。2021年12月,高淳区青蓝果蔬产业化联合体成立了,创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联合体走上一条抱团聚力、合作共赢之路。

 

 

        很快,联合体的聚合、富民效应开始彰显。马文的高标准种苗组培实验室为成员和农户提供脱毒种苗,魏清的育秧中心提供专业化机育秧、机插秧服务,汪君伟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开放共享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杨巧云整合自家蔬菜供应链及配送资源,通过订单农业模式,让普通农户搭上联合体发展的快车。联合体线下门店和线上商城也相继开业运营,产品涵盖蔬菜、瓜果、禽蛋、水产、稻米、粮油等40余个品类。“大家都是干农业的,作为人大代表和乡土人才,如何将这双重身份作用最大化,是我们共同的使命。”联合体成员魏清感慨地说。目前,联合体已辐射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合作社、100余个家庭农场,带动周边300多家经营散户。

        二、革新:从靠天收稻”科技赋能,代表搭桥激活创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正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动力。联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为主线,承接了多项省市科研单位、农业院校试验课题,推动一批宜地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成普及应用,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民节本增效。“这几年,我们引进了南粳46、苏翠1号等优质品种,推广了覆膜插秧、测深施肥、草莓脱毒种苗繁育等技术。2025年,还计划和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一款秸秆灭活设备,以改善目前秸秆深埋还田造成的问题。”高淳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君伟说。

        伴随几场绵绵春雨,老农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2000亩小麦进入拔节关键期。面对植保窗口期短和用工荒双重压力,合作社依托无人机植保技术,实现日作业500亩,较传统机械提升4倍效率,而提供技术支持的正是汪君伟。“我们合作社有40余台套智能农机设备,服务贯穿耕、种、管、收、储、运等全过程,已服务覆盖4万余亩耕地、千余农户。”汪君伟介绍道。

        四月的一个上午,一场实用技术培训正如火如荼地在南京花山现代园艺有限公司开展。此次培训聚焦梨树疏花,这是由马文创办的“田间学校”第37期培训现场。来自省农科院的李教授刚在会议室讲授完授粉、疏花、疏果等理论知识,马文就带着学员转场梨树种植区,现场演示如何疏花。“大家看这根侧枝,保留最中间的花芽,其他全摘掉,才能把养分集中到最健壮的那朵花上。”

 

 

        前来参加培训的夏老伯高兴地说:“刚听完老师讲课,马代表就带我们钻树棵子,手把手教怎么留芽,我们一听就懂、上手能用。”马文表示,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实操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能有效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提升种植品质。三年来,马文累计为近5000余人次开展过技术指导,他还组建覆盖全国19个省市区的助农微信群组,通过语音连线、图片诊断等方式,免费为异地农户答疑解惑。

        三、共富:从一枝独秀满园春色,代表履职织就惠民网络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也是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的殷殷希望。走进青蓝农业基地,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分拣蔬菜。不远处的农残检测室里,仪器作业,一份检测报告很快出具,相关数据实时上传省级监管平台。菜农路建山又送来200斤包菜,欣慰地说:“以前夜里摸黑赶集卖菜,现在家门口就有稳定销路。”来到高淳天河农贸市场青蓝果蔬直营店,一包包新鲜蔬菜整齐码放在货架上,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还能看到产品产地、检测报告等信息。“联合体成立初衷就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质量标准、包装设计、溯源编码、检测认证、营销推广,帮助越来越多本地农作物从田间走向货架。”高淳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巧云说。

 

 

        为拓宽残障人士增收致富门路,联合体坚持“给岗位、传技能”,依托“青蓝助残小菜园”、“青蓝美丽工坊”等项目,帮助残障人士通过参与适度劳作增加收入。肢残农民谢老汉在联合体的全过程指导下种植了1亩蔬菜,蔬菜上市后,杨巧云代表主动上门收购。聚焦绒花饰品、虎头鞋、荷花鞋垫等非遗手工艺品,联合体推出“供应原材料、开展技术培训、助销手工艺品”一条龙服务,以“指尖经济”带动辖区残疾妇女就业。

        “当代表就要当发展的领头羊、群众的代言人。”代表们的话掷地有声。四位人大代表以实干诠释初心、以创新引领变革,让产业联合体成为代表群众“连心桥”、产业兴农“加速器”,带动一方百姓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他们的故事印证:当代表履职与群众期盼精准对接,当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高效转化,广袤乡村必将涌动产业振兴的澎湃动能,奏响共同富裕的时代强音!

 

撰稿:石惠雯

校对:姜丽华

审核:祁瑞宇